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。
有一个新项目产品,首单数量不多,只有约1.8万美金,有些公司能接,有些公司不接。
由于同事工作的疏忽,忘记了问其中一家我们重要考虑供应商的MOQ,但样品已经在货代仓库准备送往国外了,于是我直接发了封邮件给供应商说明情况并问MOQ的具体数量,供应商回答说,需要12万美金。
我说,我们首单确实只有这么多,这个要求我们无法达到,没办法我们就只能把已在货代仓库的样品取回来。
供应商沉默了一下,回了封邮件:“OK,让我们迟点再谈数量这个问题,但1.8万美金的话,我们没有办法提供OEM的服务,只能是工厂标准的包装。”工厂标准的包装我们没有问题,于是样品送出去了,两周后客户收到了样品,表示挺满意,我们就发邮件给供应商,说可以开始下一步了,价钱是否可以商量一下。
谁曾想供应商的回复邮件差点没把我气死,大意如下:
1.我们在其他市场有一个客户,大客户,上次给我们下了250万美金的订单,你的可懂?
2.1.8万美金的订单不是我们不想接,而是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不让接。假如首单不能做到12万美金,那6万美金呢?3万美金呢?
3.另外,没有达到12万美金的订单,我们需要更长的货期,能接受这个货期的话,我们再尽力和零部件供应商沟通接受这个数量的首单。
我知道供应商的本意可能是:
我们在其他市场有大客户,大客户都下单给我们, 提高数量有助于我们和零部件供应商的谈判,我们也希望有更大数量的订单。这个数量的订单我们也很为难,但我们会努力帮忙和零部件供应商沟通。
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字面含义,我看到的都是:我们是做大客户的,小鱼小虾我们不在乎,本来我们就不想接的订单,价格就不要再谈了吧,货期也是我们给多少你们就只能接受多少。
而且:
1.假如真接不了订单,当初为什么还要让我们送样?且事实上假如能从12万美金降到3万美金,说明MOQ并非不可协调。
2.一早确定了首单数量无法改变,现在再说这个意义何在?需要更长货期为何一早不说明?于是我告诉同事,“这封邮件不用回复了,重走一遍sourcing流程找其他供应商,中间产生的费用由我们公司承担,客户方面我自己和对方解释。”
事后想想,这家供应商应该是这么考虑的:
1.样品能送出去总是多一个机会的,不管怎样,送了再说。
2.供应商知道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实力,觉得我们在看到实样之后,应该能谈谈进一步提高首单的数量。
到了快下单的时候,客户再更换供应商有机会成本,这个时候提出的要求会让客户不得不接受。
理论上来说,这些销售技巧是没错的,错在应用的方式和时机上。
1. 送样会多一个机会没错,但假如事先沟通好的条款在送样之后有变动的话,客户会认为你在play games。
2. 工厂追求数量可以理解,但在一早明确数量无法改变情况下,过份纠缠略显无理取闹。 同样一句话,例如货期要更长,提前说和拖着说,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,提前说客户可以理性对待并做好相对应的准备,拖到快下单才说未免让客户产生被胁迫的感觉。
有些客户追求利润最大化,这种客户对不伤害核心利益前提下的条款,接受程度较高;然而有些客户更看重服务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,一旦他觉得该供应商无法信任,那么即使这家供应商价格再低他也宁愿换掉。
因此:
1.销售技巧是好东西,但要慎用,尤其是邮件这种容易引发理解扭曲的沟通渠道。
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下,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,用在哪里,用多少力度,如何做到举重若轻不带一丝烟火气,都不是区区几本书就能告诉你的,这需要至少几年的沉淀。而一旦销售技巧被客户看破,这个时候就不再是技巧,而是笑话,很容易产生反效果。
2.正所谓“重剑无锋大巧不工”,自身实力水平上去了,比什么技巧都好使,这些年我个人的沟通风格从一开始的简单变到复杂。
最后再回到简单,因为我认为一个好的业务不是看你说了什么,而是看你最终做了什么,毕竟我们干的是外贸,而不是内销,有一说一,更重要。
--- 超值有料精彩有趣内容 ---
继续阅读付费内容,请输入密码: